电商法将出台 :能否根治阿里打假难题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业界新闻

电商法将出台 :能否根治阿里打假难题 ?

发布时间 :2017/3/14 15:51:00   信息来源 :时代周报

编者按 :2017年1月12日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公布2017年年度主题 :“网络诚信消费无忧” 。又到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网络消费再次成为焦点 。中国零售市场规模已在全球排名第一 ,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消费便捷的同时 ,消费者却在知情权 、求偿权 、公平交易权 、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面临更大挑战 。网络经营失信行为时有发生 ,消费者投诉难 、索赔难,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 ,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亟待加强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 ,网络时代的消费维权都任重道远 。

困扰阿里的假货问题并未解决 。

近日 ,全国人大代表 、广东马可波罗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平公开指责 ,再次将阿里的假货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他说 ,自己只授权了两家网店 ,但淘宝上竟然冒出了500多家店铺 ,且严重扰乱了马可波罗的价格和服务体系 ,更是对实体经济的釜底抽薪 。

对此 ,阿里多方回应 ,3月5日 ,淘宝回应称 ,“打假是我们的责任 ,但是管理好自己的渠道是您自己的责任 。”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称 ,2014年以来 ,“马可波罗”品牌从未在阿里巴巴平台进行过一次投诉 。但在过去半年 ,阿里主动为马可波罗删除了疑似知识产权侵权链接2353条 。

马云也在微博上呼吁 ,治理假货应该像治理酒驾一样 。由于时值全国两会期间 ,不少委员和代表也认为应该提高制假售假的刑罚力度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就对此事作出回应 ,他赞成马云的说法 ,当前对于制假的惩罚力度确实过低 ,但他也强调第三方交易平台需要负起首要责任 。“目前大量网店没有经过工商登记 ,电子商务法目前正在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在网购中第三方交易平台负首要责任 ,要明确内部监管 ,看好自己的门 ,管好自己的人 。”

刘强东此前曾表示 ,打击网络假货非常简单 ,也很容易 ,只需要一个程序员花上一天的时间——“你能想象得到花80块钱就能买到一个古驰品牌的手提包吗?”然而事实却证明 ,阿里近年来的高投入仍难以杜绝假货现象 。在过去一年里 ,阿里与部分海外品牌商以及行业协会在假货问题上的矛盾凸显 ,这导致阿里的声誉严重受损 。

对于阿里而言 ,假货问题是电商业务的命门 ,也将直接影响其国际化前景 。目前阿里旗下的多条业务线正谋求在海外区域获取更大的营收 ,包括电商 、互联网金融以及云计算等都试图拥抱全球市场 ,而假货问题无疑会为这些业务的出海蒙上一层阴影 。

“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

“只要举报取证 ,我们就把这些假货全部在网上拿下来 ,但是我们依然看到大批工厂依旧在生产 。谁应该把他们的牌照拿掉?谁发的营业执照?谁应该去把这些工厂关掉?我们并没有执法权 ,所以打假是社会综合治理 。”3月7日 ,马云在微博上发表长文致信两会代表 ,建议参考酒驾醉驾治理假货问题 。

尽管马云并不是两会代表 ,但他在的呼吁得到多位代表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徐洪刚 、全国政协委员赵梅和全国政协委员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都认同马云的建议 ,要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 ,加大对制假售假行为的处罚和打击力度 。

而另一个知名的全国人大代表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也附议马云的说法 ,他表示市面上卖的小米手机中 ,有30%-40%都是假货 。

从法律的层面而言 ,马云的说法不无道理—与美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比较,国内对制假售假的刑罚力度并不高 。以美国为例 ,联邦法律规定 ,制假售假初犯者将面临10年以上的监禁 ,重犯者将面临20年以上监禁和500万美元的罚款 ,因假货造成死亡后果的个人将会被终生监禁;而对于公司处罚就更加严厉 ,罚金高达1500万美元 。

而根据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披露的数据显示 ,2016年阿里以加人工复检方式 ,共排查出4495个销售额远超5万元起刑点的制售假线索 ,其中执法机关受理了1184条 ,但公安机关能够依据现行法律规定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469个 。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 ,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有33例 。

因此马云认为 ,只有像治理醉驾一样治理假货问题 ,假货现象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 。“设想假如销售一件假货拘留七天 ,制造一件假货入刑 ,那么我想今天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食品药品安全现状 ,我们国家未来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

去年公安部公布的数据称 ,“醉驾入刑”自2011年5月正式实施以来 ,在过去5年里国内酒后驾驶问题得到显著改观 。五年来 ,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的交通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与法律实施前五年分别下降18%和18.3% 。

北京大学法学院杨明教授建议 ,执法部门应建立面向多个执法部门和单位的“制售假货份子”电子名单 ,以避免由于法规 、法条和执法部门间的割裂 ,导致制售假货份子逃避制裁 。“列入名单的制售假者 ,可取消其行业经营资格并限制其银行贷款 、出境自由 。如果发现累犯 ,可以按照刑法对其进行处罚 。”

打假效果未获海外认可

假货一直是电商行业发展的最大“毒瘤”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透露 ,2016年网购已经占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 ,不过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网购投诉 。他表示 ,2016年网购投诉中1/5的问题是“假冒伪劣” ,误导宣传占15% ,而侵权主体中 ,互联网平台和商家比例最高 。

作为国内电商行业的领头羊 ,阿里的假货问题最容易被放大 ,尤其是自2014年赴美上市后 ,华尔街的投资者以及美国监管部门就假货问题对其穷追不舍 。

去年12月20日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再次将阿里列入“恶名市场”名单 ,导致其市值单日蒸发约60亿美元 。

这是阿里时隔4年后再次被列入“恶名市场”名单 。此前美国协会(简称AAFA)以阿里在其电商平台上打假不力为由 ,曾再次督促USTR将淘宝网重新列入“恶名市场”名单 ,USTR的此次举动可以视作为一次积极回应 。

“恶名市场”名单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 ,目的是为了协助有关机构加大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从2011年2月首份恶名市场名单发布至今 ,百度 、搜狗 、等都曾被列入 。

针对这一事件 ,阿里的具体回应是设立一个品牌和行业协会顾问委员会 ,以改善旗下在线购物平台的知识产权问题 。阿里方面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数据称 ,阿里组建了一支2000人的专业队伍 ,而且每年投入的金额超过10亿元 。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 ,阿里巴巴共撤下3.8亿个商品页面 、关闭18万间违规店铺和675家运营机构 。

但这仍不足以说服海外的品牌商和监管协会 。去年4月 ,阿里曾宣布加入全球最大的反假货组织“国际反假联盟”(The International AntiCounterfeiting Coalition ,简称IACC) ,成为首个新设立的“普通会员”之一 。但在短短一个月后 ,IACC却在宣布“迫于一系列知名品牌的不满和压力 ,将暂停阿里巴巴的会员资格” ,至今阿里的会员资格仍未恢复 。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 ,随着阿里巴巴在全球电商市场份额的扩大 ,越来越多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消费者通过“速卖通”平台购买中国商品 ,对美国本土经销商带来一定压力 ,这些传统经销商纷纷诉诸各行业协会;同时 ,国外消费者对商品品质要求高 ,美国当地消费者对平台卖家和商品也有不少意见 。

电商法出台终结争议

“据阿里统计 ,每卖出一件假货 ,就会让阿里失去5个以上的用户 。”马云早已意识到假货问题的严重性 ,但恰恰是这个问题让每一个电商平台都束手无策 。

事实上 ,马云在去年双11前接受采访时就特别谈到 ,阳光灿烂的时候要修理屋顶 。“今年阿里形势最好 ,但这个时候如果不对自己进行变革 ,不去考虑别人的未来去变革 ,阿里走不到未来的 。”

虽然电商业务是阿里目前营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未来云计算 、文化娱乐以及互联网金融都将对营收产生巨大的贡献 ,而这些业务的经营范围早已不限于中国市场 ,马云更希望未来能将业务版图扩张至全球范围 。

但这一愿景实现的前提是阿里彻底解决假货问题 。一方面是国际市场就假货问题对阿里各种围追堵截 ,严重影响其声誉;另一方面是目前阿里的各条业务线很大程度也是与电商业务协同而成长 ,假货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会摧毁阿里当下的繁荣盛世 。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 ,电子商务法已纳入今年立法日程 ,其中有关交易平台的责任将被首次明确 。从去年提交人大审议的草案来看 ,电子商务法的内容将包括第三方平台 、电子合同 、电子支付 、快递物流 、数据信息 、争议解决 、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章节 。

值得注意的是 ,该草案不但明确电商需办工商登记并依法纳税 ,而且还规定了第三方平台在打假上的必要责任 。一旦电子商务法的正式出台 ,这将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明确多方责任的情况下终结电商平台的打假争议 。